京剧四大名旦是哪四个 【戏·闻】戏京剧四大名旦的人生归宿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中的“旦角”,也就是女主角,通常由男人担纲,而民国时期由北京《顺天时报》评选出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更是代表了京剧旦行艺术的最高成就,他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旦角艺术流派。
当时梨园界的“通天教主”王瑶卿有一句概括四大名旦的话:“梅兰芳的样,程砚秋的唱,尚小云的棒,荀慧生的浪。”也就是说,程的唱腔、尚的武功、荀的表演是他们最突出的特征,而梅兰芳的“样”并不仅仅指他的扮相、外貌,而是一种整体观感。
梅兰芳49年后自我噤声 儿子梅葆玖被批斗
作为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京剧四大名旦是哪四个,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世称“梅派”。代表作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等。
本来,京剧的旦角戏不如老生戏 “吃香”。旦角演员一般唱不了压轴戏。可自从梅兰芳出现之后,旦角戏能唱压轴了。许多人到戏园子看戏,就是冲着他来的。梅兰芳的声望超过了前辈人。
1930年,梅兰芳和其剧团在美国巡演72天,演出受到了空前的欢迎。其最好座位在演出10天前就售罄,他的活动安排、欢迎宴会每天都会见诸报端,他的演出服装在百货商店里展出,一种花卉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梅兰芳还被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波摩拿学院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此后,梅兰芳还应邀去日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演出,亦轰动一时。
如果说梅兰芳1949年的艺术人生精彩纷呈,那么1949年后则暗淡模糊。1949年正是中共建政之年。梅兰芳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1961年,梅兰芳因心脏病去世,京城万人空巷为他送行。
文革爆发后,京剧界人人自危,不少京剧名家被批斗。梅派传人、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也被造反派揪出来批斗,并被迫和另一位京剧大师张君秋互剪“黑帮头”。根据中共“男不演旦,女不演生”的规定,专唱男旦的梅葆玖和专唱老生的梅兰芳的女儿梅葆玥都被迫改行,梅葆玥改唱老旦,梅葆玖则转到舞工队,管理音响,14年没有再唱。
而梅兰芳虽然早逝,但纪念他的邮票还是因为其身份受到牵连,被打成了“修正主义大毒草”,遭到严厉批判。该套邮票不但禁止发行使用,而且就连与其有关的设计资料、设计原稿及印样等也全部销毁无存。
十年文革也耽误了梅家后人对家业的继承。梅葆玖的子侄辈里再无一人从事京剧事业,虽然梅派未绝,但梅家却再无后来人了。
程砚秋剧码多被禁演
程砚秋曾师从于梅兰芳,他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代表作有《鸳鸯塚》、《英台抗婚》、《窦娥冤》等。
中共建政后,程砚秋出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与梅兰芳的自我噤声不同,程砚秋对于中共提出的戏曲改革最初是热情高涨,而他所理解的戏曲改革与中共的差之千里。
1950年2月9日,程砚秋致函意识形态主管周扬,信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改进中国戏曲,据我个人的见解,总以为要把全国各地的戏曲作一普遍而详细的调查,记录整理,综合研究。这样……一定还可以打破了固步自封的旧见而发生的一种新的动向”。他接连给周扬写了3封信,里面谈的都是戏。而要的戏曲改革是要进行戏曲审查,要重新发展。
很快,四大名旦的诸多剧码都被禁演,这其中就包括程砚秋的上百个剧码。到1953年,准许上演的194个剧码里,程派戏只有《文姬归汉》、《朱痕记》、《窦娥冤》、《审头刺汤》四个,连新排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未纳入上演计划。自己交给戏曲研究院的修改本也是迟迟不复。程砚秋极为不满,并委屈的说:“我是一直拥护戏曲改革的呀!”
1958年3月,在程砚秋疾病缠身、去世的前两天,中国戏曲研究院的党支部书记到病房探视。极其衰弱的程砚秋又提到了程派代表作《锁麟囊》,面对着满脸的病容和满心的恳切,党支部书记一点没客气,斩钉截铁道:“《锁麟囊》这出戏是不能再唱了。”如此慰问无异于催命。
1958年3月,程砚秋因心脏病突发离世,终年55岁。
尚小云荀慧生文革惨死
尚小云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
荀慧生多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世称“荀派”。他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中共建政后,荀慧生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梆子剧院院长等,而尚小云则担任陕西省京剧院院长。
与梅兰芳、程砚秋两位没有遭遇文革的名旦相比京剧四大名旦是哪四个,荀慧生和尚小云的命运要凄惨的多。
1966年文革爆发后,京剧《海瑞罢官》率先受到批判,扮演海瑞的一南一北两位演员周信芳、马连良,也最先挨整,并最终都死于非命。就连梅兰芳的纪念邮票被打成了“修正主义大毒草”,遭到严厉批判。
此时的京剧也早已转向了要表现工农兵形象的舞台形式,八亿人民只剩八台戏,即所谓的 “八大样板戏”。
由于传统京剧被看成都是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树碑立传,因此传统京剧皆被批判,京剧名伶自然也逃不过此劫。活着的两大名旦则被活活折磨而死。
1966年8月23日,北京戏曲学校的学生,将京剧院抄出的龙袍戏衣、凤冠、玉带、朝靴等戏装和各式道具集中到孔庙大院中,堆成一座大山。荀慧生被押往北京孔庙,与老舍、萧军等作家一起被罚跪着焚烧戏服,并被红卫兵们用皮带、棍棒痛打。
当他被释放回家的时候,脊背上血迹斑斑,衬衣已经被打得破烂不堪,与血痂粘在一起,揭下来都十分困难。此时京剧四大名旦是哪四个,对他而言,揪斗和毒打是家常便饭。其后,他被解往京郊的沙河农场,从事重体力体力劳动。
1968年12月下旬的一天,荀慧生实在支撑不住,倒卧在冰天雪地中,无人理会“达4小时之久”。12月26日,荀慧生气绝,终年68岁。
尚小云在文革爆发后,连连挨斗,并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艺术权威。有一次,他被4个人揪往四肢,像扔件东西一样的扔上大卡车游街示众。回来时又被人一脚从车上踢下来。他一人每天要用小车清除八栋楼的垃圾。
这个时期,尚家被查封,只带出三口人的碗筷,每月领得总共36块人民币,可谓是度日如年。而挨斗是家常便饭。据说,挨斗时,因为造反派知道他功夫好,就让他站到三张垒起的桌子上,胸前挂一张沉甸甸的大牌子。
1976年4月19日因心脏病发作去世,终年76岁。只有家人和一个跟随了他多年的秘书送他走完了最后一程,真可谓“独自走,踏成道,空走了千遭万遭”。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